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15日

京体办字〔2022〕9号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将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举办,本届赛事设青少年竞技组和群众组比赛。现将《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体育局    

                                                             2022年1月19日



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

(青少年竞技组)

 

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指示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加快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配套规划要求,不断推动本市大众冰雪运动普及与开展,发现和培养冬季运动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升本市冬季运动项目竞技实力和水平,利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加快实现“体育强市”目标,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竞赛规程总则。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体育总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市有关单位及16个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燕山办事处。

四、竞赛项目

(一)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

(二)滑雪(高山滑雪:大回转、回转;单板滑雪:大回转、回转)

(三)冰球

(四)冰壶

五、竞赛时间

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

六、参加单位

16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七、各项目参赛年龄组别划分

项  目

运动员年龄规定(截至2022年12月31日)

短道速度滑冰(男、女)

甲组: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生(15至16岁)

乙组: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13至14岁)

丙组: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生(11至12岁)

丁组: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出生(9至10岁)

花样

滑冰

(男、女)

成年组: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出生(16至18岁)

青年组: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14至15岁)

少年甲组: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生(11至13岁)

少年乙组: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出生(8至10岁)

滑雪

(男、女)

甲组: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出生(16至18岁)

乙组: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14至15岁)

丙组: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出生(12至13岁)

丁组: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出生(10至11岁)

冰球

甲组: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生(15至18岁)

乙组: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13至14岁)

男女混合丙组: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生(11至12岁)

男女混合丁组: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出生(9至10岁)

冰壶

甲组(男、女)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生(15至18岁)

乙组(男、女):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14岁以下)

混合双人组:2004年1月1日以后出生(18岁以下)

八、运动员资格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北京市户籍。非北京市户籍的适龄运动员须在北京市就读,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北京市学籍登记。

(三)按照规定在北京市体育局完成注册。

(四)具有经本市区级以上医务部门开具的身体健康证明。

(五)须完成反兴奋剂教育准入并通过相关考试,签署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承诺书。

(六)具体规定如下:

1.运动员代表资格以2022年度注册期的注册单位为准,即运动员只能代表2022年度注册单位参加比赛。

2.具有北京市户籍并输送到市属优秀运动队的注册适龄运动员,可代表且只能代表原输送单位参加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市冬会)比赛。各单位必须按照运动员输送后所从事的训练项目报名参加市冬会比赛,占各单位报名名额,不得转项或兼项报名参赛。

3.各区体育局负责对本单位报名参加市冬会比赛的运动员资格进行审查。凡注册手续不全、个人信息有误、无学籍证明资料的运动员或受停止比赛处分尚未期满的运动员,均不得报名参赛。

(七)非北京市户籍适龄运动员,须参加过本周期内(2019至2021年)冬季项目北京市市级青少年竞技系列比赛(青少年锦标赛、青少年U系列冠军赛等)。

(八)在北京市体育局注册的运动员一律不得代表其他单位进行全国运动员注册。各单位输送到北京市属优秀运动队,报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同意并备案后,交流到其他单位的适龄运动员,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参加市冬会。

(九)拒绝代表北京市参加北京市体育局指派的参赛任务、拒绝北京市优秀运动队集训或调入,以及经北京市体育局认定要求代表北京市进行全国运动员注册而不能履行相关注册手续的运动员,一经认定将取消其参加市冬会的资格。

九、参加办法

(一)由各区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组织选拔优秀运动员组建区代表团参加比赛。各代表团参赛运动员人数按照市运会各项目单项竞赛规程规定执行。同1名领队、教练员及随队工作人员只能代表1个参赛单位进行报名。

(二)各单位市冬会参赛项目必须为各区正式设项、稳定开展、组队参加市级竞赛2年以上的项目,方有资格报名参赛。

各区根据各项目开展情况和资格赛比赛情况确定市冬会报名项目,适时组织公示(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项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和调整。

(三)只有参加市冬会各项目资格赛,并通过资格审核的运动员,方有资格正式报名参加市冬会。

各项目赛前1个月,各代表团正式上报各项目参赛运动员名单,经审核后适时组织公示(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公示后各代表团确定参加市冬会决赛阶段运动员名单。各代表团严格按照市冬会组委会相关规定和要求办理,报送报名表及电子文档,交验二代身份证、学籍卡或学籍证明材料。

(四)2022年北京市青少年花样滑冰、短道速滑、滑雪、冰球锦标赛作为市冬会资格赛,花样滑冰锦标赛获得各单项前12名、短道速滑锦标赛获得各单项前16名、滑雪锦标赛获得各单项前16名、冰球锦标赛获得各组别前8名的运动员,经公示无异议后获得市冬会参赛资格。冰壶项目各区可直接组队参赛。

(五)参赛运动员只能参加一个竞赛大项的比赛(分项可以兼报),运动员不得跨组别参赛(单项规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夏季注册项目运动员可代表现注册单位跨大项参加冬季项目比赛。

(七)各代表团须为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办理运动专项意外伤害保险,其在比赛中发生的任何意外伤害等事故,均由相关保险处理,主办和承办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竞赛办法

(一)各项目比赛按照北京市体育局审定并公布的各项目竞赛规程执行。

(二)各项目比赛按照国际各单项体育组织或全国各单项体育协会审定的最新竞赛规则执行,比赛须排出名次,不出现并列。

(三)根据报名队数、人数确定赛制。

(四)各项目(子项)比赛中,如报名参赛3人(队)或参赛运动员均代表一个单位时,可进行比赛和录取名次;报名参赛不足3人(队)时,则不进行比赛。凡无故弃赛的,按照赛风赛纪规定严肃处理。

十一、录取名次

(一)各项目比赛均录取奖励前8名。如果参加决赛的人(队)数不足8名的,递减1名录取奖励。冰球、冰壶(不含混合双人组)报名不足8队参赛时,按照实际参赛队数录取名次。

(二)市冬会正式项目比赛,各项目分项(小项)金牌不得并列(设纪录项目除外);其他名次并列时,名次并列的下一个(或几个)名次须空出。

(三)市冬会正式项目比赛期间破、超纪录者按照以下奖牌进行追加统计:破北京市青少年纪录按照1枚金牌统计;破北京市纪录按照2枚金牌进行统计;超全国青少年纪录按照3枚金牌进行统计;超全国纪录按照4枚金牌进行统计;超亚洲纪录按照5枚金牌进行统计;超世界纪录按照6枚金牌进行统计。平纪录按照不同等级奖牌的50%进行统计。

运动员同时超、破、平世界纪录、亚洲纪录、全国纪录、北京市纪录及北京市青少年纪录时,只按照超、破、平最高纪录进行统计;在一个项目中多次超、破、平纪录的,只按照最高一次进行计算。

十二、奖励办法

(一)各项目获得比赛前3名的运动员(队),分别颁发金、银、铜奖牌和证书;获得名次者分别颁发证书。

(二)冰球、冰壶(不含混合双人组)前三名分别按照3、2、1枚金牌计算,四至六名分别按照3、2、1枚银牌计算,七至八名分别按照2、1枚铜牌计算。

(三)转注册运动员实行协议计牌,个人项目本周期注册两年(含)以上的参赛单位和最终参赛代表单位分别按照奖励0.5倍计算。协议计牌运动员,待市冬会决赛阶段名单公示后,由原注册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三方协议和原始注册资料,由组委会最终审查认定。

(四)依据各代表团市冬会所取得竞赛成绩和本周期内年度考评情况,“亚、奥、全、青”贡献,输送、年度竞赛等情况,专设“周期总评奖”,为市冬会青少年竞技组最高奖项,评选办法另行通知。

另设“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竞赛组织奖”。

十三、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

(一)各项目竞赛均设立仲裁委员会,并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要求对比赛进行仲裁判定。

(二)各项目裁判员由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商各单项协会统一选派。

十四、运动员资格审查及处罚

(一)为维护竞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市冬会组委会在各代表团报名参加资格赛或预选赛时进行资格审查,正式报名前对运动员资格进行公示,同时接受代表团关于运动员资格的举报和申诉。凡违反运动员资格规定,一经查实,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运动员参赛资格公示期结束后,不再受理各代表团对运动员资格的举报和申诉。在比赛中违反赛风赛纪等规定,弄虚作假、冒名顶替,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名次者,将取消运动员所获比赛成绩及名次,并按照赛风赛纪相关规定予以处罚,但对竞赛编排和其他运动员成绩、名次不再进行调整和更改。

(三)各区对运动员资格审查和赛风赛纪管理负主责,凡涉及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使用兴奋剂等行为,一经查实,不仅要依据赛风赛纪相关规定对涉事运动员、教练员严肃处理,还要对相关单位和干部坚决问责,违反党纪国法的移交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

十五、兴奋剂检查

兴奋剂检查和处罚按照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规则及本市反兴奋剂相关规定,结合市冬会的实际情况进行。

十六、代表团团旗

各单位自备,颜色自定,规格为2×3米,团旗除标明参加单位名称外,不得出现其他标识。

十七、本竞赛规程总则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市体育局。

十八、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

(群众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其配套规划任务落实,根据“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发现和培养竞技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提升本市冰雪运动实力和水平,利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竞赛规程总则。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体育总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市有关单位及16个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燕山办事处。

四、竞赛日期和地点

202212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市各有关体育场、馆举行。

五、竞赛项目

(一)群众组比赛

以冬奥会传统及推广项目为主,主要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性,为业余选手参与冰雪竞技赛事搭建平台,关注不同人群参与冰雪运动需求,聚焦青少年低年龄组的成长,为进一步培养北京市青少年人才搭建桥梁。主要项目包括:

1.越野滑雪

2.短道速滑

3.花样滑冰队列滑

4.陆地冰球

5.冰壶

6.冰龙舟

(二)大众冰雪趣味比赛

以市民广泛参与的冰雪趣味活动为主,主要体现冰雪运动趣味性和民俗性,各项目设置以市民就近就便参与、易于组织开展为原则,让更多群众享受参与冰雪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主要项目包括:

1.雪垒

2.冰蹴球

3.雪毽

4.雪地足球

六、参加单位

16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山地区。

七、运动员资格与审查

(一)群众组比赛

1.运动员资格

(1)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报名代表16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山地区参赛:

①具有北京市户籍的适龄人员;

②具有北京市学籍的适龄人员;

③具有北京市居住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适龄人员;

④在京现役军官、警官及士兵。

2)凡在全国各单项体育协会、北京市体育局有过注册记录的运动员,一律不得参加本人专业项目以及类似项目的比赛,具体要求在各项目竞赛规程中明确。

(3)经北京市区级以上医务部门检查证明或者具备体检资格的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

(4)须符合各项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

2.资格审查

1)各单项竞委会依据有关规定对运动员参赛资格进行审查;各单项组委会负责对运动员参赛资格进行审核;市冬会组委会群工部负责对运动员参赛资格进行监督。

(2)运动员在参赛资格上经查证属实有违反规定的,单人项目取消本人参赛资格和比赛成绩;两人和两人以上项目取消全队参赛资格和比赛成绩。此外,还将根据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和单位进行处罚。

(3)违反群众组各项目竞赛规程其他规定的,依据竞赛规程规定处理。

(4)运动员代表区参赛资格说明

①符合运动员资格的选手,在选择代表某一行政区域参赛时,以本人房产所在地、现生活居住地、工作地其中之一项为条件,且仅代表这三个区其中一个区参赛。

②具有北京市学籍的选手,外地学生仅能代表学籍所在地参赛;本市学生可以选择学籍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任一单位参赛,且仅能代表一个单位参赛。

③持军官证、警官证、士兵证的参赛选手,仅能代表驻地单位所在地参赛。

④持在京居住证、工作居住证的参赛选手,可以代表颁发证件公安机关所在地参赛,也可以代表工作单位所在地参赛,且仅能代表一个单位参赛。

(二)大众冰雪趣味比赛

1.运动员资格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报名参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具有合法身份的在京外籍人士。

具体办法由大众冰雪趣味比赛工作方案另行规定。

2.资格审查

由大众冰雪趣味比赛工作方案另行规定。

八、参加办法

(一)各区要广泛开展以“我要上市冬”为主题的群众性赛事活动,在此基础上选拔、组建参赛队伍。

(二)以各区和开发区、燕山为单位组队参加市冬会群众组各项目比赛,各代表团参赛运动员人数按照市冬会群众组比赛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三)运动员不得同时代表两个单位参加比赛。

(四)运动员只能参加一个竞赛大项的比赛或分项的比赛,不得兼报其他项目或跨组别参赛。

(五)同1名领队、教练员等工作人员,只能代表1个参赛单位进行报名。

参赛办法具体要求在各项目竞赛规程中明确。

九、竞赛办法

(一)群众组比赛

1.各项目比赛按照市冬会组委会审定并公布的各项目竞赛规程执行。

2.在市冬会群众组各项目决赛中,除部分项目按照规则规定比赛名次可以并列外,其他项目须排出单项名次,不得并列。

(二)大众冰雪趣味比赛

具体办法由大众冰雪趣味比赛工作方案另行规定。

十、录取及奖励办法

(一)各项目均录取前8名;参赛队数量不足6个的大项(分项)将取消设项;参赛队数量不足奖励名额的,按照实际参赛队数量录取。具体办法按照市冬会群众组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二)运动员(队)被取消参赛资格和比赛成绩的,已完成的比赛结果不再改变,其被取消的名次依次递补。

(三)群众组获得各项目比赛前三名的运动队、运动员分别颁发奖牌和证书。获得其他名次者只颁发奖励证书。具体奖励办法按照市冬会群众组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四)大众冰雪趣味比赛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运动队、运动员分别颁发奖励证书。

(五)群众组比赛设体育道德风尚奖。具体评奖办法另行通知。

十一、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

(一)各项目均成立仲裁委员会,并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仲裁委员会条例》执行。

(二)各项目竞赛所需裁判员由各单项协会统一选派,并报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备案。

(三)各项目原则聘用北京籍技术官员。

十二、赛事经费

(一)预选赛期间一切费用各单位自理。

(二)决赛期间,各代表队往返决赛场地的交通、食宿由各组队单位负责。

(三)决赛期间的场地、安保、公众责任保险等相关费用由市冬会组委会群工部商属地共同解决。

十三、兴奋剂和性别检查

兴奋剂检查和处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和市冬会的有关规定执行。性别按照报名提供的证件性别一栏进行检查。

十四、比赛服装要求按照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疫情防控方案根据疫情发展适时调整,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十六、参赛运动员须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报名时交验原件,组委会留存复印件。

十七、本竞赛规程总则由市冬会组委会群工部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