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05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8月20日-25日在延庆区举办。为期五天的竞赛阶段,21个大项、137个小项的比赛在延庆全民健身中心、梦起源滑冰馆和北京世园公园三大场馆进行。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作为本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组织工作的主责部门,在市民族宗教委的指导下,依托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办赛经验,与延庆区体育局共同完成运动会竞赛部各项竞赛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流程,把握时间节点,在赛事服务保障、各方沟通协调等工作中发挥核心枢纽作用,保障本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顺利举办。


    智能创新与传统服务结合,提升竞赛筹备组织能力。市民族体协首次指导研发运动会网上报名系统,经过多轮内部测试,达到全员线上报名。系统实现数据多维度分析,为牵引办赛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蓄力赋能。同时,市民族体协还借鉴了往届运动会赛事筹备组织的宝贵经验,保证运动会筹备工作稳步推进。积极组织各项目教练员培训班,培训教师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练员们加深对项目的认知及对规则的理解,助力备战水平的全面提升及竞赛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市民族体协还依照组委会统一部署,按时组织召开了领队会、裁判长会、裁判员动员大会等竞赛工作会议。


    组织各区推荐选拔,确保裁判队伍公平专业。市民族体协将部分可推荐项目按比例分配名额,以各区推荐的方式精选出本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裁判员511人,并选择专业场地举办各项目裁判员培训班,对规程规则、竞赛要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全体裁判员达到上场执裁水平。


    上下联动与左右协同兼顾,畅通赛事组织联络通道。筹备期间,市民族体协及时将市民族宗教委的指示精神传达到各有关单位,并将各方工作定期汇总上报,确保信息高效准确地上传下达。测试赛期间,市民族体协在实操演练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总结问题,及时反馈、协助复盘、提出建议,为正式比赛做好准备。

    运动会期间,除竞赛工作外,市民族体协还承办了北京市第十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京津冀邀请赛。蹴球和毽球两个项目比赛的成功举办,为京津冀三地传递友谊、增进交流、促进发展搭建了平台。市民族体协承办的以“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也于同期举行。市民族宗教委、市教委、各高校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在中小学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何通过开展体育项目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为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建言献策。


    8月25日,以“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十一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世园公园中国馆广场举行,市民族体协圆满完成本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任务。下一步,市民族体协将继续在市民族宗教委的指导下,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要求,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北京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